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

[電影]--親愛媽咪_狐狸愛的不是小王子_20150304

(註: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,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,不喜慎入)



親愛媽咪
Mommy
出品:加拿大、法國
導演:札維耶多藍 (Xavier Dolan)


《親愛媽咪》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幕,
莫過於當凱拉在超市走道的盡頭發現血流如注的史提夫;
她一慌,口吃復發使她無法出聲呼救,
虛弱的史提夫反過來安慰她:「妳可以的」。

當「黛」隨後現身,
見狀立刻出 (凱拉發不出的) 聲向路人借手機求救,
便充分表明了黛才是唯一能主宰史提夫命運的重要他者。

然而我不得不動容於凱拉率先發現史提夫後那無聲的幾秒,
因為這一幕說明了兩者間存在著一種理解 --

無法透過「正常」途徑表達情感的史提夫,
以及因喪子而失語 (同樣是無法表達) 的凱拉,
兩人本質上的相似深深吸引彼此。



當然,電影的主軸聚焦在血濃於水的母子關係,
而導演亦毫不留情地呈現兩人之間既親密又痛苦的拉扯,
凱拉的存在卻宛如活生生地對照,
讓觀眾看見「強烈、理所當然」的愛之外,
還存在著其他可能。

如果要說《親愛媽咪》好在何處,
我會說它好在此處:
這證明了多藍放眼的不再只是互相刺傷的愛,
更多了互舔傷口的理解。



正如影片開場黛接史提夫回家時機構人員所說:
「有時候,愛也無法拯救一切」。
我們越愛一個人,便會對他有越多期望,
而那些從自身出發的「為你好」,卻不見得是另一個人真正所需。

當我們汲汲營營於「為你好」,
便經常忽略了理解,更因此難以和解;
而《親愛媽咪》中史提夫的首次爆發,
即是來自被誤解的苦惱。

興致勃勃的史提夫取得一條項鍊送給母親,
但母親卻馬上認為史提夫是偷來的,
不知該如何表達的少年最後只能仰賴暴力排解情緒。



印象深刻的是史提夫爆發後,鏡頭一直聚焦於躲在房裡的黛,
而當外頭突然安靜下來,觀眾其實和黛一樣困惑。

這是凱拉的首次介入,我非常欣賞導演此處的處理 --
讓凱拉先與 (不容於社會的) 史提夫結盟,
接著才 (困難地) 以社會化的方式對黛介紹自己。

這不僅僅預示著黛終將難為母子二人找出一條可行的路,
更建構了凱拉與史提夫的同盟關係。
雖然觀眾從未明白凱拉到底在門外施了何種魔法,
但憑兩人隨後的互動,或能猜想也許就像平靜地安撫兇猛的小狗一般,
動物 (以及史提夫) 自然能感受到潛藏的關懷。



更精采的是凱拉首次調教史提夫,
史提夫調皮 (或許帶著示威意味) 地捉弄凱拉、
甚至扯斷凱拉重視的項鍊。

凱拉的反應既非恐懼、亦非排斥,
反而以極度強勢的能量當場與史提夫劃清界線。
此時流經兩人之間的不僅是一股電流,甚至還外加一股水流 --
史提夫被嚇出的尿。

他雖哭著小聲說「我恨你」,
但冷靜後反而接納了凱拉。
有別於男孩與母親糾纏不清的共存 (Codependent) (註 1) 關係,
凱拉提供的是一種雙方都能保有完整「自我」的關懷。



至此,小王子馴服了狐狸,
只可惜狐狸愛的不是小王子,乃是玫瑰。
但是玫瑰不懂狐狸,
而狐狸也猜不透玫瑰。

硬是靠得太近、互相取暖的結果,
便是史提夫誤讀了黛的激烈言語,
深信黛已不再愛他。

因而,超市的那一幕史提夫滿身是血 --
當你不再愛我,毀滅是我唯一的姿態。



或許是史提夫的抉擇跨越了黛的底線,
她終於不得不承認是的,有時候愛也無法拯救一切。
她選擇了 S14,並自稱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她還有希望;
然而於史提夫,這毫無疑問是最後的致命一擊,
因為這代表著黛放棄了他。

如果黛曾試著理解史提夫,是否結局會有所不同?
如果黛給了史提夫他真正需要的東西,
是否有天她真能見證史提夫收到那封用很棒的信封裝著的很棒的信?
無論如何,我們將永遠不會知道,
因為導演早在電影開頭的字幕中便寫好故事的結局。



電影的最後搭配 Lana Del Rey 的「Born to Die」(註 2)
狐狸帶著微笑向著金黃色的小麥原野狂奔,
這意象或許有些淒涼,但我也不禁感受到一絲暖意;
也許比起那冰冷刺痛的愛,自由才是更好的歸屬。



個人評分:7 (推薦)

註:本篇文章所使用之圖片及引述之文字及影片分屬原著作人所有,絕無侵權意圖。



註 1:維基百科 - 共存關係 Codependency
註 2:Lana Del Rey - Born To Die

其他延伸閱讀:
《親愛媽咪》挑戰親情的極限
注意力缺陷過動症:成人 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: ADHD in Adults

筆者粉絲頁:
來這裡幫我點個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